发布时间:2025-10-17 11:23:14    次浏览
教育:给生命一种向上的力量——佛山一中尹军成作者简介尹军成,任教于佛山一中,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市区名教师、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广东省新一轮百千万(第二批)“教育家”培养对象。从教以来,担任班主任工作12年,年级组长5年,教学处副主任2年。担任13年的高三教学经历,历年高考成绩均列全市前茅,培养了省市高考总分和学科状元:2012届学生李健华同学以705分(不含加分)的高分获全省理科总分状元;2009届学生梁嘉韵获佛山市文科状元,名列广东省文科第二名。其中,梁嘉韵与陈梅琪、何楚琳等三位同学包揽佛山市语文前三甲,他们名列广东省前10名。2009—2015年期间,所任教的高三班级,语文学科有2人进入广东省前10名,有4人进入广东省前15名;高考语文平均分超省平均分20多分。任现职以来,先后主持、参与了3项省级应用课题;撰写了2部教育专著,编写了12部教辅书;在各类期刊发表了数10篇论文;指导学生发表100多篇作文。语文学科专著《优秀语文教师必做的十件事》,2014年3月由国家一级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已列入“中小学名师系列指导丛书”。教育专著《班主任育人之道》,2012年1月,2014年3月先后由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出版,当当网最畅销的书籍之一。作文辅导专著《高考满分作文素材集锦》(原名《中学生议论文一本通》)2011年6月,由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深受师生欢迎。教育教学颇具影响,曾先后被《羊城晚报》《佛山日报》、佛山市电视台等媒体报道,应邀在韶关、清远、湛江、肇庆、广州等地讲学,赢得了省内同行的尊重。我喜欢教书,因为教书让我的心态年轻;我喜欢教书,因为教育的良知始终让我有一种悲天悯人的善良。我经常和我的同事、朋友、学生说:“这个社会很多人削尖脑袋都去钻营,去投机,去找关系,而教师这个职业,本身就是一门播散爱的种子的事业,我为什么不把这门事业做好呢?更何况,我对学生的好,学生是有感觉的!”从教以来,始终把教书育人放在第一位,把成为一个学者型、专业型、思想型的教师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今天我就“教育,给生命以向上的力量”这一话题谈谈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反思。我用“阅读——思考——反思——规划”几个关键词来开展我专业成长和教育思想的探索过程的陈述:一、我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读书丰富了我生命的内涵 1.读教育专著,看文化杂志;读文化典籍,看流行小说十几前,我是在别人的激励下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百条建议》、于漪老师的《岁月如歌》《我与语文教学》、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走进心灵》……现在,我是在自己的思考下读吴非老师的《不跪着教书》;读李希贵的《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学生第一》《学生第二》《学校转型——北京十一学校的办学模式研究》;读程红兵的《程红兵的语文与语文人格教育》《做一个自由的教师》《书生校长》;读王荣生的《听王荣生教授评课》;读顾之川的《顾之川语文教育论》,读钱理群的《语文教育门外谈》等等书。他们的精神能够震撼、唤醒我日渐倦怠的心……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厚实文化底蕴,提升人文素养;看流行小说,不是为了消遣,而是为了拥有一个师生熟知的共同话题、具有一种与学生保持交流的“资本”。教育,要“博古通今”“博闻强志”但是更需要“博采众长”“博观约取”,只有“博采众长”才能够“博学多才、厚集薄发、旁征博引”。物欲横流的社会,读书不仅仅是教书的需要,它还是我们躁动灵魂安静的一剂良药。为了保持一种尊严、一种人格,我想,我们必须要做“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二、我是一个喜欢思考的人——思考激活了我们生命的能量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思考激活了我生命的能量,思考促使我超越了学科专业和自身职业的局限性。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有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准则,我们不能够随波逐流,更不能够同流合污,基于这种思考,我们才不至于成为教书匠,成为丑陋世界的喧嚣者。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改革以及新高考的出现,所有的眼光都投向了社会出现的教育时尚人物和高层决策——似乎他们就是我们的救世主。如近段时间,随着李希贵频繁的出镜率和媒体的争相报道——李希贵再次走向了教育舞台的前台。于是,各种场合,再次上演几十年前毛主席所批评的“言必称希腊”的情况。现在我想说的是,言必称希贵,你永远成不了李希贵。近段时间,我也关注李希贵,我也看了他的书,也关注媒体的报道,不管对他是褒还是贬,我都是以一个旁观者的心态来看待,以一个教育者的眼光来审视。 应该来说,李希贵的成功基于他的文化内涵、思想深度和实践行动等等方面。李希贵能够走到今天并且为大部分人所接受和称赞,是因为他能够博观约取;是因为他敢于大刀阔斧;是因为他有高屋建瓴的顶层设计;还有就是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可是我们的校长、教育工作者只看到了李希贵热闹的办学形式而忽视了热闹背后的思想支撑,果敢行动……也许有人问:“你对李希贵的办学持何种态度?”我想说的是,我肯定他,但是我不会迷信他。在这个时代,教育家“井喷”的时代,我非常注意三个人——李希贵、程红兵和李镇西。有关他们三个人相关的报道,我会很认真看;有关他们三个人的书,我会认真地读;有关他们三个人的报告,只要有机会就尽可能参加。观看媒体的报道、聆听他们的报告,审视自己的阅读,我对他们三个人的学科教学和办学思想基本上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如果让我选择,我会选择程红兵。我选择程红兵基于两个原因:一是他不仅能够超越语文学科的教学而且还能够站在教育的前沿给学科教学和学生教育以指引和规划。我曾经对他们三个人的教育思想和学科教学进行对比,我发现,李镇西注重“说教——用情感去感染学生,用文化去熏陶学生”;李希贵注重“指引——给师生构建宏伟蓝图,帮学生创设舞台”;而程红兵注重“体验参与——学科教学以身作则,教育行动身体力行,人生规划高瞻远瞩”。“两李”给我们的感觉就是思想家和理论家,也许他们的思想和理论之光芒遮掩了学科之光辉。程红兵老师不同,程红兵老师的成功是基于学科教学的思考和行动赢得大家的认同,程红兵老师的教育思想是基于对学生学科的指导、实践后的反思和提升,因此他的教育思想和理念能够让人有一种触手可及的厚实和真实感,而“两李”的教育总给人一种看上去很美,做起来很难的感觉——触不可及。基于对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英勇人物的崇拜、追随、思考以及自我成长的反思和总结。成长的过程中,我逐渐具有了教学、教育的思想和体悟,在体悟和实践中形成了自我的教育思想和教学风格。主要体现在一下两点:1.教书育人,注重在育人中研究高考而不是在高考中研究育人。基于对学生终生发展的考虑,我极力把学生当成“读书人”来培养而不是把学生当成“考试人”来看待。即使身处世俗功利性的考试环境,也不忘鼓励学生进行人文性的阅读。教育教学中,我提出“学识与人品齐进,激情与理智同行”的教育理念,管理过程中注重“求同存异展个性,兼容并包育英才”的教育方式,时刻践行“科学与人文并举,规范与个性共存”的教育思想。作为教育工作者,在研究高考的过程我非常注重育人功能的提升,根据教育的实践写下了教育的思考,2012年4月,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我的教育专著《班主任育人之道》一书,在全国反响极大,该书被当当网强烈推荐,现在已经成为当当网最畅销的作品之一。2.语文教学,倡导“对话”(师生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学生与作者的对话)式教学,构建开放式语文课堂。2003年,我成为了新课标首位与名家共舞的老师。在执教著名作家史铁生《我与地坛》一文时,我采用“圆桌会议”形式,把学生作为思考的主体和活动参与者。我与学生和史铁生就文本情感和人生价值的探讨的书信引起《中学语文》杂志和全国语文同行的关注。我和学生以及史铁生先生的对话文章被收集在史铁生先生的文集中,而我的课例成为了新课标实施以来的“第一堂活动实践课”的标本。教育教学注重“严格、严肃、严谨”的要求也注意“人情、人文、人性”的释放,教学形成了“严肃而不呆板,活泼而不张狂”的“民主平等、简约风趣、深刻优美”的教学风格。有学生和同事对我的课堂评价是这样的:“作为语文教师,他特别注重教师语言那种独特的韵味。听过他的几堂语文课,你会深深地为他那种课堂语言的独特魅力和巨大美感所折服。根本不需要细心地去体会,我们完全可以感受到他那种抑扬顿挫的节奏美,诙谐幽默的机智美,声情并茂的情感美,逻辑严密的理性美。难怪有人说,教师的语言是人类最美的语言,它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它是一咱知识更是一种思想,它是一种功力更是一种品位。”三、我是一个敢于实践的人——实践激发了我生活的乐趣我的教学,极力拓展教育的空间——我选择了知行合一的教育方式。我喜欢以行动研究的方式开展教科研活动,因为我觉得,人的生命在于运动,教育的生命在于实践活动。从2009年开始,我就校本课程的开发确定了以培养具有“家园情怀和民族精神的理性学生”的行动研究为主题,成立了“佛山一中民间观察社”,通过开展“行走家乡——用心感受社会的发展”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情感和能力。活动的开展以课程为前导,以课堂为阵地,以讲座为载体,以开展“知行合一”的语文(实践)活动为主渠道,让语文活动课的内容变得丰富而深厚。四、我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热爱生活才能够给生命以向上的力量我喜欢教书,物欲横流的社会,很多人把教书当成一种职业,而我一直就把教育当成是愉悦自我、净化自我的一种事业。我力求做一个人性丰富、人格完善、人品高尚的人。基于对生命和教育的热爱,我每年都有一个辞旧迎新的总结和展望稿——就自己的过去做一个总结,对未来的日子以美好的展望和规划;我每学期都有一个教育系列日志。我不会打牌,不会打麻将。为了把或悠闲或痛苦的日子过得更为轻松、愉悦,我选择看书。正是因为看书,读书,才让我喜欢教书。我喜欢这种风平浪静的时光,喜欢那种风轻云淡的日子,我喜欢沉浸于课堂上那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气氛。2015年2月28日北师大教授肖川在《新学期,让教师找回自我的5条建议》中提到:给生命一种向上的力量,让崇高回归人们的情感世界。我希望我以教育的方式给生命以向上的力量。我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教育,因此,我珍惜生命,以严谨的态度对待生命,规划生命。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清醒地认识到,人生的旅途上,有狂风暴雨也有和风细雨,不管情况如何,我将一如既往,为语文教学、这个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创新作出自己的努力。 责任编辑:一峰 公众号chanchengedu